鞠传江:又见古城平遥 -凯发注册平台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又见古城平遥
鞠传江
2018年09月30日
      
        漫步在平遥街头的外国旅游者。鞠传江摄影 
        深秋,沥沥细雨中,漫步在平遥古城的石板街道上,烟雨朦胧中的城楼飞檐凝重深沉,层楼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则格外显眼,置身于过去500年形成的古代建筑王国和街市之中,就如同走过一条时空隧道。
        又见平遥,用今人的眼光去探究曾经的盛世王朝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深宅大院和街市,如同浏览一部深厚的百科全书,相信每一位访问它的旅游者都会为之感叹!
        
   
        集石雕、砖雕、木雕于一体的平遥古民居。鞠传江摄影
        在中国大江南北有众多的历史古城,能够像平遥这样保存完好的却屈指可数。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那时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侵,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后经明清两代500年间20多次修整,拥有了现在的城墙模样。城墙长度超过6公里,高8至10米,底厚8至13米,四周设有5座城门和城楼,四角则设有角楼,在古代由于防御外侵的需要,上面设有72座瞭望楼和3000多个垛口。有人考证这是按照孔子3000弟子和72贤人的数字来设计,更有城内72条街巷予以佐证,彰显其城市设计以儒家礼制思想和以礼为序的文化底蕴。
       
        用传统工艺织就的羊毛制品。鞠传江摄影 
        整个城池的布局被誉为“乌龟八卦城”,体现了古代城市设计既利商贸、居住又可抵御外侵的城市功能。空中鸟瞰,整座城池恰似一只向南爬行的乌龟,大街小巷纵横交织,似乎是龟背上的花纹。古代建设城池,认为乌龟是最好的形式,所谓“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取瑞兽神龟形制含吉祥、仁寿之天长地久的美意。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街道。鞠传江摄影 
自汉代以来这里就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遥想当年这里商埠林立、马帮穿梭、驼铃悠远和烟火缭绕,沉淀了多少世事沧桑。
        如今其防御的功能已经失效,登上城楼便可以俯瞰全城,密密麻麻的四合院和纵横交错的街道,让人一睹古城的风采。
        恰逢第18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在几处从前的工厂、古县衙、文庙等宽敞的院落里展出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3485位摄影师的15592幅参展作品。一座古城,成为全球摄影家一年一度的作品展台。18年来,共有10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摄影师参展,先后有24万张摄影作品在此展出。来自全球的摄影师们不仅将他们的优秀作品带到这里,也将平遥古城的风貌和人文摄入他们的镜头并传播到世界。摄影赋予了这座古城新的文化内涵,并成为古城独有的特质,一张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亮丽名片。
        策展人苏珊.都利(右)和摄影师正在交流展览作品。鞠传江摄影
        走进古城一个个展厅,现代摄影艺术与古城巧妙地相融合,纪实的、艺术的、商业的、风光的、人文的、创意的,不同国度,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汇聚于古城,相互碰撞、相映生辉,成为视觉艺术的一次盛典。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摄影家参加展览,更显现古城摄影展的份量,正如此次摄影大展的艺术总监张国田所说,这是平遥国际摄影展宏大的“成年礼”!
在棉纺厂展区记者遇到来自美国纽约的策展人苏珊.都利,她组织8位摄影师共同关注气候变化对自然及人类的影响,他们用镜头记录了气候变化中的自然状态。“我希望摄影师用这些镜头记录急剧变化的气候给自然带来的巨大影响,真实而又深刻,给社会及人类的警醒是显而易见的。”苏珊.都利说。
        大街小巷挤满了摄影人,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捕捉着自己喜欢的画面,不时有外国旅行团和摄影师在不同的院落里进进出出。作为摄影人,参观那些五光十色、林林总总的摄影作品不时在心中激起一阵感动,但是,我更喜欢走进不同风格的深宅大院所给予的体验和感受。正如当年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为平遥所下的评语:“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领略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要比看那些零碎的摄影作品要真实的多、深刻的多。街巷两边因风化而洼陷不平的墙砖,漆面斑驳龟裂的高高木门,黑幽光亮的门边石狮雕塑和虎头铜门扣,透着古代书法家深厚功底的牌匾、对联,点点滴滴都透着岁月变迁留下的文化积淀和韵味,映入眼帘和镜头的是历史长卷的精彩细节。毫无疑问,每一个大院都留下了数百年的人生悲欢离合和财富的聚集与散落,在我走马观花于一个个院落时,心中对留下这些遗产的古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旧县衙门前的古装摄影吸引旅游者。鞠传江摄影
        时光不可倒流,在细雨飘落中,用心去感悟古城悠然深沉的诗意,甚至设想,假如这里的商户和旅游者都穿上明清两代的服饰,会不会构成一幅幅古老的市井画卷呢?
        专家说,这里是明清两代500多年的建筑博物馆,汇集了近3800处四合院,中国所有的四合院制式和院落结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范本。这里汇集了中国自14世纪至19世纪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更是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和美学追求的典范。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民居的华丽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门口的石狮雕塑自不必说,许多门外立有雕刻精美的上马石、拴马柱。而不同式样的垂花门楼,汇集了传神的人物或花鸟木雕。花纹繁巧的门窗,屋檐下往往会有木雕、砖雕或彩绘壁画,题材有福禄寿、琴棋书画、历史人物故事等。
记者走进一个叫励进斋的四合院民宿,发现院落屋檐下是彩绘的24孝图。主人王娜娜介绍,院落是祖上留下的,家族在此居住已经是第五代了,正房是二层楼阁,如今耗资百万,整修成了可同时容纳15户,近40位旅游者住宿的民宿,许多摄影家每年来此居住。主人说古城旅游越来越红火,用不了三年就可收回装修成本。
正是这里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典型性使越来越的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包括《末代皇帝》、《杨家将》等近百部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古城现在还利用古建筑设立了众多的博物馆,包括中国票号博物馆、中国镖局博物馆、古民居博览苑、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县衙博物馆、中国商会博物馆、百川通晋商家私博物馆、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等十多家博物馆,成为更多旅游者的好去处。
     
       平遥古城的古民居。鞠传江摄影
        平遥是古代扼守南北和东西的交通要道,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南方茶叶、丝绸、布匹、瓷器走向蒙古、俄罗斯,也成为蒙古、俄罗斯皮货、山货、地毯走向中国南方的重要集散地。随着贸易的扩大,聪明的平遥商人在扩大货物贸易平台的同时抓住了贸易的喉咙----金融汇兑,中国第一个票号在平遥诞生,标志着晋商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如今已经是中国票号博物馆的老字号日升昌,展览记录了平遥票号的诞生及发展史。自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平遥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开业那时起,晋商在票号发展的中展现了超群的商业智慧,并用诚信和便捷将内陆贸易和跨境贸易的风险降至最低,以至于平遥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晋商汇通天下,鼎盛时期垄断了清代全国50%以上的票号生意。可以说,没有遍布全国的票号就不会有如此恢宏的平遥城。
        逛平遥古城,每个人都会被琳琅满目的当地小吃所诱惑,独具特色的美食店遍布大街小巷,落坐在一家小吃店,品尝一种叫碗秃的面食,口感特殊。山西人善做面食,平遥可以称之为山西面食的集大成者。店主一边夸着自己的手艺,一边说,“在平遥你可以品尝上百种小吃,没有十天半月吃不完的!”
       
        平遥古城古民居成为旅游者下榻的好去处。鞠传江摄影
        的确,街边飘来不同小吃的香味,我很在意那些独具心裁的小吃名字:莜面烤栳栳、包皮面、握溜溜、煮疙瘩、糊塌子、剔尖、搓鱼儿、石头饼、蘸尖尖、猫耳朵、拨烂子、红面糊糊等等。那些从平遥口音迸发出来稀奇古怪的小吃名字,非常有趣。当地人说,这些小吃有着听一遍就会记住,吃一次永远想念的独特魅力。年轻人边吃边晒朋友圈,我的好奇心则在嘀咕,山西人不仅有着超群的商业头脑,其饮食文化也博大精深。仅仅用面粉就会做出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小吃并且做到极致。能够将平遥108种名吃尝遍,必定是有口福的人了。
        走进一座古城,就如同打开了一方地域文化大门的钥匙。当你身处平遥的古巷的瞬间,无数的历史文化碎片就向你扑面而来,古韵悠远,需要慢慢去体味……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