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诗词大会》守护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奉献具有时代高度的文艺精品 -凯发注册平台

王永利  >>  正文
《2024中国诗词大会》守护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奉献具有时代高度的文艺精品
王永利
2024年03月28日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诗意盛宴如约而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2024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10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节目共10集,每周播出1集。守正创新,为全国观众、网友带来一场新春的诗意盛宴,迅速形成“出圈”效应,引领“荧屏清风”和现象级流量。

一、凸显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时代维度,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

《2024中国诗词大会》萃取提炼“春天、多彩、勇毅、山河、相逢、寒暑、风味、先生、灯火、在路上”十大主题,尽展中华民族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首先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节目从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找寻创作切口并加以放大,以更宏阔的格局,立精神之柱。首期节目聚焦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国风连环壁画”九色鹿的故事,一只灵动圣洁的九色鹿从壁画中一跃而下,在节目现场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回奔走,栩栩如生。以其为题,引出“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的诗句,又以其回归敦煌山水世界,得出诗句“雨中耕白水,云外劚青山”,展现老百姓在春天耕作的场景。节目特别致敬敦煌数字保护工程,让璀璨的文化在“数字敦煌”里永久绽放。第二期节目迎来了四对来自不同朝代的新人,从大汉的“玄衣纁袡,执手盟誓”到大唐的“青襦襕衫、同牢合卺”,从大宋的“红衫罗裙,牵巾同心”再到大明的“凤冠霞帔,解缨结发”,他们为观众带来了跨越时空的浪漫婚礼,传递着文化的多样、诗词的多姿和美好生活的多彩。第三期以“勇毅”为主题,将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展现勇毅风范的古典诗词,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带领受众在诗词的诵读与解读中,深刻领悟勇毅担当的精神,激励大家在切磋交流中砥砺前行。

其次反映时代澎湃声音,观照现实,彰显新征程上奋进的恢宏气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共和国在这75年的历程中,风雨砥砺。中国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中国精神,能够激发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力。

《2024中国诗词大会》在首期节目中,以“春天”为主题,用毛主席的数首诗词为题,发出每个中国人的时代心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当中,我们每个人将会迸发出更加昂扬的斗志,为祖国的明天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节目观照现实,更聚焦现实中的奋斗者,如西安街头对诗走红的“诗词奶茶哥”李鹏伟是航空产品设计师,他带着“运-20”的飞机模型,用一首“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亮相本期舞台。每一季节目中,大飞机制造,无人机设计、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我们总能见到一个个“国之重器”设计者、研发者的身影。有趣的是,航天3d打印工程师甄瑞,两年前曾在节目现场分享3d打印大克鼎,如今他带来一件3d打印的钛合金羽毛球,甄瑞借助诗词赋予了航天科技别样的温度。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以“弄潮”诗词为题,阐释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国运动员即将出征巴黎奥运会加油;闻喜花馍、黑龙江鸡西版画等传承人将诗词融合非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节目带领受众真切感知铿锵有力的时代律动。

二、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再次唤醒亿万中国人心中的诗意和梦想

《2024中国诗词大会》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一是致敬平凡生活中的伟大,继续让平凡人的诗意人生在国家舞台上尽情绽放、书写新传奇。节目集结了一批诗心萌动的小学生、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以及热爱不减的老者,他们中有第十九届亚运会轮滑与滑板项目英文播报员刘亦菲,从事甲骨文科普工作的黄丽洁,来自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石慧等,从石油工人、普通农民,到航天3d打印师、驻外机械工程师……让紧张激烈的竞赛比拼成为全国诗友切磋技艺的嘉年华。从职业来看,覆盖百工百业,是一次当代中国职业精神的诗意巡礼。其中十岁男孩钢琴演绎古诗词; “诗词奶茶哥”、偏爱唐代服饰的姜艺,七岁小才女张可儿等给人印象深刻。他们都展示了对诗词的超凡热爱和执着的风采。节目中,平凡人诗意人生新的传奇不断重新书写。

二是搭建海内外文化交流之桥。《2024中国诗词大会》续写大众与诗词的美丽情缘,同时拓宽国际视野,以诗词为桥,传递美好情谊,促进文明互鉴。动车司机李光登真挚讲述“中老铁路”背后两国的温暖情谊,柬埔寨小公主诺罗敦·珍娜开启一场诗意盎然的国际文化交流之旅……节目创新设立诗词“国际观察团”,借助外景出题的方式向受众呈现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朋友圈”。

三是更加重视诗意情景交融,既在名山大川充满诗情画意实景中出题,又增加了沉浸式情景题。如康震老师在实景云雾缭绕的梵净山出题,山峰高耸入云,“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直观震撼。蒙曼老师在云南元阳,赶赴一场哈尼族的长街盛宴。“长街宴”是云南哈尼族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生动体现了哈尼族同胞团结友善的传统,也集中展示了哈尼族的节日饮食、风俗礼仪、歌舞服饰等文化特色。一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尽显哈尼族长街宴热闹非凡的景象。

此外,还有沉浸式情景题。节目组细致还原了康震老师小学五年级时的书房,从《三国演义》小人书的英勇故事,到静寂的闹钟、怀旧台灯,再到泛黄的作业本,每个细节都触动心弦。节目里,康老师以《三国演义》桥段出题,与儿时的自己“重逢”,与温馨的童年岁月相遇,也更深刻领悟到时光流转之中,往日情怀的可贵。

四是康震现场作画,古朴淡雅,隽永灵动。康震老师作画,是诗词大会的经典保留项目,寥寥几笔,就可勾勒出古朴惟妙惟肖的诗画意境,再加上龙飞凤舞的书法题款,深受选手和观众的喜爱。今年他大胆在各种生活材质上作画,时间还缩短,在团扇、鼓面、宫灯、屏风等不同传统文化介质上描绘诗词意境,提笔之间传承如诗如舞的文化符号,笔走龙蛇容纳万象的疏阔神思,非常契合古诗词意境。其诗句题款以“启功体”立骨,兼收“宋四家”笔意,酣畅中还有一种痩劲坚挺的劲。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灵魂人物,康震的画,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表达了诗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境,诗画结合真正让诗词之美走入人心。

五是完善赛制。通过“大浪淘沙”比拼环节,从现场百人团中产生八名上场选手,组成两支战队进行比拼,少儿和少儿比拼,青年和青年比拼,来自百行团的两位选手比拼,来自亲友团的两位选手比拼。年龄和实力匹配,更显得公平竞争。团体战通过“挑战转盘”“诗词小剧场”“创意知识题”“身临其境”“千人千问”“画中有诗” “飞花令”决出优胜团队,成绩最优秀者,角逐总冠军。

三、思想 艺术 技术:沉浸体验,穿越时空,以全新的方式实现今人沉浸在诗画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规,勇于不断创新,打破审美疲劳的魔咒。节目秉持“思想 艺术 技术”的创新思路,用ar和ai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界限,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带大家身临其境,奔赴跨越时空的诗意盛会。

一是活化九色鹿的形象,活灵活现。节目利用ai和ar等数字化技术,将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活化”带到节目现场,生动地演绎出了九色鹿可爱的神态,也为节目增添了一层科幻般的魅力。九色鹿象征着温润善良、诚实守信、勇敢正义的品质。一只灵动圣洁的九色鹿从壁画中一跃而下,轻盈地来回奔走,栩栩如生,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以视听造型展现了艺术之美和文化之美。

二是诗画交融,魅力无限。节目在跨界融合方面做出了全新尝试,将绘画的视觉冲击力与诗词的深邃意蕴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画交融”审美境界,提升了观众对诗词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同时以诗意的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三是高科技的加入让舞美呈现出全新面貌。增强舞台机械装置的使用,实现开合、升降、旋转等运动;环抱式律动屏,赛制的焕新升级,给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竞技体验。5g通讯技术和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千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功能,实现实时全民诗词互动。

《中国诗词大会》九年了,一直是中国文化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全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标杆,对社会、对人们生活、对于“大文化生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体现出艺术创作历久弥新的高站位和崭新大格局时,也展现了总台打造具有时代高度艺术精品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