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从黑土地到黄土高坡
——画家高辉和他的寻梦之旅 -凯发注册平台

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从黑土地到黄土高坡
——画家高辉和他的寻梦之旅
杨应森
2018年06月28日

(画家高辉与其作品。摄影: 杨应森)

我耳闻高辉,是在大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一位首长告诉我,铁岭有位山水画家,画的大西北“坡地山水”别具特色,而且让我欣赏了他的几幅深得好评的画作。

(高辉作品之。摄影: 杨应森)

我曾多次去过大西北,戈壁大漠的那种苍凉、深沉、狂野,让我深为震撼。我也曾多次到过大东北,因为这里曾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地方,驰骋多年,见到的是一望无垠的黑土地,满山的青松、白桦,遍野的大豆、高粱,那种壮阔、多彩、大气,令我流连、赞叹。

我颇感兴趣的是,一个黑土地培育出来的山水画家,怎么会将大西北的“坡地山水”展现得如此得心应手、独具一格。

在铁岭,我见到了高辉,一位高大、豪爽的东北汉子。

(高辉[右一] 在展示他的作品。摄影: 于晓东)

高辉生于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有古韩州之称的昌图--这是一座历史遗存丰厚的重镇,北宋时,八面城为大辽韩州府驻地,后为金代大都会之一,曾有过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故八面城又称古韩州。

昌图旧称常突额勒克,地处松辽平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和畜禽生产加工基地。

高辉并非科班出身,他自幼喜欢画画,中专毕业后,在粮库的他“画心”不改,成为机关的宣传干事,直到他遇到、并参加了昌图画家王作千率领的写生团队。

(图为高辉与恩师王作千在陕北清涧黄河岸边合影。摄影: 于晓东)

高辉告诉我,每到周末,这个摩托车写生团队都要开进昌图的黑土地,画山、画水、画土地;跑遍了昌图的每一个角落,摩托车写生团队又驶向了辽北。

高辉说:“每次写生,我都感觉画不完、画不够、画不好,我都力求带着问题,在写生中解决问题,有一点提升。”

在这片黑土地上,高辉行走了整整20年。

(高辉作品之二。摄影: 杨应森)

在此期间,高辉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北京画院进修。耳濡目染大师们的作画技巧,他开启心扉、吸纳大气,画作《苍生》、《山地》、《怆土》、《秋的记忆》等先后在全国及辽宁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美术作品活动中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尽管对家乡有着无限的眷念,黑土地对高辉的诱惑终究有限。于是,他从黑土地上走出去,迈向了大西北的黄土高坡。

2006年10月,高辉背起画夹,迈出了远行跋涉的脚步。站在黄土高坡之上,他告诉了我当时的心情。他说,面对苍天厚土、雄浑苍凉,“那一刻,我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力,我匍伏在黄土上,我想呐喊、我想高唱。”

(高辉在黄河边山上写生创作。摄影: 于晓东 )

十年间,高辉十五次踏上黄土高原,每年都花三、四个月的时间来写生,灵感的激活,新的构图、新的创想纷至沓来,一件件作品从画笔、水墨中流出,跃然纸上。

在日记中,高辉写道:“只有和大山相伴,默默地和大山长久相对,我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于画作,忘掉世俗间的烦恼。”

(高辉作品之三。摄影: 杨应森)

2008年5月,正在陕南宁强县青木川古镇(毗邻四川青川县)写生的高辉,亲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他用画笔记录下了大地震的惨烈和人民抗震的画面。在陕北,在敦煌,每次他都带回来大量的写生作品,每幅作品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有了从黑土地到黄土高原整整25年的行走,高辉觉得,他还得真正领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和元气。2011年,高辉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究班,用两年时间,潜心学习、钻研中国山水画史,探寻传承、创新之路。

(高辉作品之四。摄影: 杨应森)

在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究班学习期间,高辉重回黄土高原写生。一幅幅山水画,充满了声音、色彩、故事。在山西碛口古渡,他用辽河文明对话黄河文明,先后创作了一批叙事性山水画,他感觉“一呈胸中块垒,直抒胸次逸气,写我之肺腑也。”在画作《赶山驴》的题记中,高辉写道:“赴陕北安塞写生,深深被高原的雄浑壮阔所震撼……”

高辉告诉我,黄宾虹去黄山小幅写生时,蘸一笔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这种潇洒优游的感觉,我现在也能触摸到了。”

(高辉作品之五。摄影: 杨应森)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山水画高研班导师王作均评价高辉的画作,是“消化、继承传统绘画的体会和成果”,认为他钟情于土质的山坡、老房、无叶树等景观,“一方面出自他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在这类景观中找到了他对绘画本源的内容之解读。”

解放了笔墨的高辉画笔挥洒自如,他的画作也从黑土地的壮阔、多彩、大气,揉进了黄土地的雄浑、狂飙、倔强。

在高辉的画室“浴心堂”,他和我谈艺术、聊情感、侃人生。

(高辉打开笔记本介绍其创作过程。摄影: 杨应森)

高辉书画兼修。他临柳公权、欧阳询和魏碑,后来又临行书,从中寻找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从中探寻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日、韩文化交流展,并多次在全国书法大展中获奖。

(高辉作品之六。摄影: 杨应森)

高辉对我说,写生之旅是一条艰辛的长路,每每画到郁闷处,书法便成了他消解胸中积闷的唯一选择,他说:“书法是我几十年来的立命之本。”

(高辉写生之余在老乡家练习书法。摄影: 于晓东 )

我问高辉:“当年为什么要走出黑土地?为什么走出去又要重返黑土地?”

“走出去,是为了重拾力量。”高辉告诉我,“归来,是一种责任和诚意,是用走出去的收获,为家乡的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

(高辉在黄河边上。摄影: 于晓东 )

我明白了,这就是高辉将黑土地与黄土高坡对接的缘由。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如今,高辉身上已挂满了一连串的“头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铁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铁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铁岭市水墨画院执行院长……。

(高辉作品之七。摄影: 杨应森)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