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中国智慧给中东走向复兴带来希望 -凯发注册平台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中国智慧给中东走向复兴带来希望
陈新光
2018年03月27日

2017年,中国中东外交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在继续展现大国担当的同时,不断彰显着自身特色,为中东地区未来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东从衰败走向复兴提供了新出路,也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带来希望。

战乱冲突溯源三大传统矛盾

中东是世界上战争频率最高的地区,冷战期间曾先后爆发过5次中东战争,此外还有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冷战结束后,中东仍然是战争频率最高的地区。当前中东战乱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引发的极端恐怖主义;二是逊尼派与什叶派分野造成的教派冲突;三是由民族混居与跨界民族造成的民族分离运动。

从深层分析来看导致中东战乱不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西方殖民统治者人为制造的地缘版图。由于西方殖民统治者人为制造的地缘版图,使阿拉伯民族最终分裂为22个阿拉伯国家,加之以色列在中东建国,直接导致中东国家内耗不止,致使中东地缘版图碎片化;二是中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民众无助陷入内乱。政治危机、地缘博弈、教派冲突、恐怖主义仍是中东政治的主旋律。表面上看中东战乱不断是政治和社会领域问题,实则是发展滞后造成的。目前,阿拉伯世界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世界银行估计,自1960—1990年以来,阿拉伯世界的劳动生产率以0.2%的速度逐年下降。许多穆斯林丧失了依靠自身摆脱困境的信心,陷入无助、绝望和极端情绪之中,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越发严重,“伊斯兰国”就是这种反全球化力量的产物和体现;三是外部霸权干涉导致中东局势更加。中东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外部大国利益争夺的主战场,外部势力霸权干涉中东地区已成家常便饭,据统计,冷战结束至今,西方在世界上共发动了5场地区战争,其中4场在伊斯兰世界,3次直接针对阿拉伯国家。长年战乱冲突,给中东地区带来多重负面影响,许多弱国和小国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尤其2017年11月美国特朗普总统同意将美国使馆迁至耶路撒冷,使以色列腰杆更硬,巴以实现“和平”几乎不可能。

寻找中东由乱到治的新出路

无数事实表明,中东长期受制于西方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最终导致是地缘破碎、经济依附、政局动荡,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然而动荡的局势并不能掩盖中东地区国家广大民众求和平、促转型、谋发展的普遍愿望。在此背景下,中东各国要想实现浴火重生必须调整战略方向,由“向西看”转向“向东看”,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从衰败走向复兴提供了潜在的新出路。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中东由乱向治提供了新思路。从政治和外交上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一直是中国外交的最大法宝。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亚洲安全观”、“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体到中东地区,中国一直主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政治解决地区争端,支持阿拉伯世界团结联合。当前,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在其他国家看来显然是个“填补真空”的好机会。但在中国看来,“权力真空”及“填补真空”等说法,都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中国自觉将中国定位为中东稳定的建设者,而不是麻烦制造者。两年前,中国领导人访问中东时,明确提出了“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三不原则”。这与西方沿袭了几百年的地缘政治理论和政策迥然不同,更符合中东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在客观上为实现成为中东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智慧”,体现在对外交往中,就是“发展优先”,通过与外部世界共同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

自2016年以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以构建起更加平衡的伙伴关系,在继续展现大国担当的同时不断彰显着自身特色,明确了中国在中东地区建设和平、推动发展、助推工业化、支持稳定和促进民心交融的角色定位,为中东地区未来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并取得了硕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与地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中东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东国家基于自身谋发展、促转型的现实需求,纷纷推出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中东地区首要投资者,当前已有8个中东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该地区其他国家也在加快推进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对接。2017年,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奠基,中国与摩洛哥签署共建“丹吉尔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合作备忘录,中国与沙特成立200亿美元联合投资基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埃及阿拉伯国际银行签订“一带一路”人民币专项贷款,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定点等项目落地;二是构建更加广泛和更趋平衡的伙伴关系。2017年中国与以色列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与吉布提同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至此,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伙伴关系网络已覆盖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四大地区,同十余个中东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伙伴关系。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中土战略合作关系、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先后确立,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布局更趋平衡;三是参与中东地区事务机制平台更加多元。除传统的联合国和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平台外,中国开始寻求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框架内拓展中东外交。以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为平台为例。为落实中方2016年提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中阿北斗合作论坛2017年5月在上海成功召开,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尝试,这也是中国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以高科技项目惠及当地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中国实现北斗系统国际化发展、完善中阿“1 2 3”合作格局和健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多边科技合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