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相互赋能 -凯发注册平台

孙宜学  >>  正文
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相互赋能
孙宜学
2024年09月23日

人工智能(ai)赋能后的国际中文教育,将会经过两个阶段的重大变革。

第一个变革,从老师课堂教学为主,到ai赋能课堂教学。目前国际中文教师的上课方式与人工智能还没充分结合,甚至还没开始结合,但一些中文教育企业在疫情期间就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开发了很多ai中文项目。但在高校教室里还很少出现这种辅助性的ai教学手段,主要还都集中在ai实验室、ai体验室等等,还只是一种特殊教学现象。但未来国内外的中文课堂里, ai发音矫正助手,语法矫正助手等等,都会出现,ai现象会很普遍。

第二个变革,未来中文课堂上的老师角色可能由人工智能机器人群担任,机器人代替老师,教师则成了辅助者。这样的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将从传统的“一”对“多”到“一”对“一”或“多”对“一”转变。所谓“一”,是说传统的中文教育,不管是针对中国人的还是针对外国人的,都是“一”个老师给“一”个班级上课,这就是“一”对“多”的传统中文教育。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则会出现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即“一”个ai教师教“一”个学生,即“一”对“一”;或一个中文教师外还有一个或多个ai机器人参与教学,即“多”对“一”。这种师生关系也适用于社会化、大众化、碎片化的中文教学。充分人工智能化后,每门中文课程都可能会开发出相应的技术,有专业的机器人负责教学或辅助教学,特别是文化课,比如,电影赏析课,表演课,太极拳课,茶道课,等等,就可能需要多个机器人共同配合完成一堂课。

就人工智能本身来说,中国并不比任何国家落后,但若不及时实现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旦有一天,其他国家实现了中文教育的人工智能化,迅速占领了世界中文教育市场,并按照他们的思维惯性把中文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他们就可能以“技术”之名,限制中文教育的发展,甚至设置“技术”门槛,阻遏中国以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让中国的中文教育,变成他国卡中国脖子的一种手段。若如此,中国不但会失去世界范围内的中文教育的主导权,而且会失去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双面被动。比如,若某一国家早于中国开发出了以人工智能推动中文教育的关键技术,然后申请专利,那么,在这个领域,当中国的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到这一阶段之后,要么得绕着走,创新新途径,要么购买产权,受制于人。这样的国家若以中文教育为战略资源加以控制,既不出卖技术,也不利用自己的技术推广中文,而只是以技术手段控制中文的世界化,把中文教育的战略主动权拿在手里,他不用,也不动,但是也不给中国用,这就会出现中国推广自己的母语都受到其他国家控制的局面,中文教育如何推广、向哪些方向推广、向谁推广等等都取决于他人,中国就真正陷入了“有理说不出”、脖子被卡住、声音都发不出的被动。而若这样的国家的新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满足世界上中文学习的碎片化需求,而且他们主动凭依占领世界中文市场,中国同样被动。世界上说中文的人多,还是说英语、法语的人多,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因此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尽快高位推动,占据中文世界化的主动权,将中文世界化的主导权掌握在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手里,刻不容缓。

从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未来目标,或者说从这个专业本身的性质而言,人工智能永远不能也不应该代替人,因为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这是基本定位。技术应该处于辅助地位,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教学。任何语言教育都是留根铸魂教育,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还是中国智慧教育,中国思维方式教育,“爱中国”教育,在这方面,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只有人与人之间才有真正的感情交流,能培养亲情和爱。我们要以中文教育打动外国人的心,用中文里内蕴的感情,打动外国学习者的灵魂,靠人工智能做不到这一点,即使部分做到,也不如人。人工智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不管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要实现教育目标,都离不开人,这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国际属性和教育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中文作为表意文字自带的属性。

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实际上可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国际中文教育是一种人的语言教育,是以树人为目标的教育;而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也是人,最终目标是创造出与人一样或最大程度接近的机器人,所以,以人为交叉点,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可以相辅相成。国际中文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中文知识、中文能力、中文智慧;人工智能培养机器人具有人的知识、人的能力、人的智慧;相互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可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反哺人工智能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发展动力;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目标的加速器。在这一点上,两者是平等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像风一样无所不在。从国家层面,除了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和世界客观理解中国外,更要及时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将人工智能变成中国人的生活常识,告诉人们如何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更加幸福生活等等。人工智能的生命力一定来自民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人工智能历史的创造者,在人民中才会成长出真正的人工智能专家。中国人工智能要想赶超其他国家,国际中文教育要想真正实现世界化,首先就要大众化。

【责任编辑:严玉洁】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