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话两会】陈新光: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凯发注册平台

陈新光  >>  正文
【专家学者话两会】陈新光: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陈新光
2016年02月22日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备受世人关注。2015年中国gdp增速从2014年的7.3%降为6.9%,这一增速符合中国政府2015年初提出的2016年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中国挺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可以说,世界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其他大国有过如此成功的记录。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结构转型和增速换挡期,劳动力供给、资源环境成本、技术赶超空间和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为此,在世界一些论坛上传出唱衰中国经济的寻常声,甚至认为中国是此轮全球市场动荡的"替罪羊"。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后,无论是从需求侧看,还是从供给侧看,都仍然具有实现较快增长的潜力,将继续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贡献全球每年增长的大约30%。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7%,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而同期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仅2%。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依旧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可以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迅速扩大,他们成为消费的动力。根据瑞士信贷最新《全球财富报告》,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达1.09亿,超过美国的9200万人。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新近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私人财富总量在亚洲居首,在全球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很多外国公司都在谋划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全球投资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也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折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非金融领域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640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423亿美元。

三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振了世界信心,彰显了大国担当。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以开放思维重构世界经济秩序,凸显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担当"。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完成营业额6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2015年10月,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最新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长江流域9省2市中,9个省份的gdp增幅达到或超过8%,其中重庆以11%的增幅继续领跑全国。

中国消费及投资需求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各国消费变化的规律显示,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将普遍增长,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在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尤其迅速。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新空间巨大。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主体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选择空间的扩大,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以汽车需求为例:2014年,中国每千人拥有106辆汽车,这一水平比美国的800辆少694辆,比德国的620辆少514辆,甚至比韩国的340辆还少234辆。若以韩国作为标杆,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还有两倍的增长空间。据最新调查,1980年以后出生的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其消费倾向明显高于1980年之前出生的城乡居民。根据阿里研究院和波士顿咨询中心的研究,从上层中产阶层的情况来看,与1980年之前出生的人相比,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消费支出要高出40%。还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也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范围。正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物流技术的现代化,使这种巨量消费成为可能。根据阿里巴巴公司公布的数据,2015年"双十一"当日天猫成交额突破912亿元,较上年增长近60%。据商务部发布的讯息,除夕至猴年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2015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

资本的进一步深化也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所谓资本深化,就是人均资本存量不断扩大的过程。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最新国别比较数据:按购买力平价测算,2011年中国劳均资本存量不到美国的1/5,只有日本的1/4,这足以说明中国投资增长的空间十分巨大。虽然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同等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加快,将释放大量的投资需求。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城市间、城市内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地下管网建设、城市环境整治、旧城改造等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拉动大量的投资需求。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加快,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展,这些都将对新的机器设备产生大量需求。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蕴藏着大量的投资增长潜力。一方面,提高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其公共服务能力将形成很大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因发展的不平衡而引致的产业转移也会催生大量的投资新需求。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在大宗商品低迷之际,中国依然是全球市场需求的"救世主"。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原油、大豆和铁矿石等进口创记录,铜进口创历史次高。有经济分析家认为,在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挫,多个商品价格甚至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低点,中国逢低大量买入,表明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反过来,这也将支持大宗商品加快"驱熊入牛"。

中国因素是决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关键性力量。根据imf的统计,在2014年以ppp计算的全球gdp占比中,中美两国占比分别为16.6%和16.1%,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汇率法和ppp法所测算的平均值,中国占比在34%左右,而美国在19%左右。石油和铜、铁矿,这些工业"大块头"进口量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原油进口规模蔚为可观。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原油进口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3.34亿吨,进口同比增加8.8%,至3.34亿吨,大约相当于每天进口670万桶原油。行业研究机构安迅思预计,中国2016年的进口量将总计740万桶/天,超过美国的726万桶。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粮食1.12亿吨,比2014年多27.3%。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买家,进口了美国25%的大豆和40%的棉花。许多经济分析师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将是一个见底企稳的过程,大宗商品也料将在低迷中不断看到希望,中国需求量依旧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晴雨表。

就业形势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最大亮点

失业率指标是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透露,2016年1月份,我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从31个大中城市扩大为全国所有地级市后,调查失业率数据为4.99%,而美国2016年1月失业率为5.00%。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就业能保持这样的水平相当不容易,正如李克强总理说,"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这是中国经济近一个阶段以来最大的亮点。"

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长,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新注册企业44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没有减弱,实现了就业逆势上扬,点亮中国经济的目标,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所以我们的就业结构也相应有所调整,就业的弹性系数有所提高。虽然gdp的增速下降了,但是因为就业弹性系数提高了,所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有100多万人就业。这些就业的出路主要在第三产业,这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一个利好;二是我国就业政策的针对性强。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的措施意见,这个文件涉及9大领域,30个方面和96个政策;三是2015年以来,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就业,把就业作为保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好落实。2016年,中国还将在科技创新、企业设立、信用担保、创业投资等方面采用更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供给侧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

中国的家庭储蓄占gdp的近50%,储蓄率仍处在高位,属世界最高水平,资本积累能力仍然很强。无论是从率先实现追赶的日本看,还是从后起之秀的亚洲四小龙看,高储蓄率都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过去30多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平均达到42.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9倍。这种高储蓄率既受益于中国较低的人口抚养比,也受益于崇尚节俭的文化传统,综合判断,中国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储蓄率,为资本积累创造必要的基础。政府可以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私人投资,包括利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建造基础设施。此外,中国拥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排名第一。

中国已是研发投入第二大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正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相关战略的实施,各类创新成果将不断涌现。不仅如此,中国的人力资本也在快速积累。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年度高校毕业生最多的国家,201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到750万左右,超过很多欧洲国家人口的总数。中国高素质劳动力的快速增长有助于拓展中国的技术前沿,并有助于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既存在较大空间,也有坚实的基础。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附加值率,产业的附加值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技术水平。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只有20%左右,而德国、日本、美国则达到32%、34%和35%,分别比中国高12个、14个和15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中国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必须看到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特别是各国股市急剧下跌,中国经济也面临十分复杂局面,既面临发达国家的高端挤压,也面临新兴经济体的低端挤压,由此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农历新年后首次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每逢困难会更加坚韧,越遇挑战会越战越勇。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政府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该出手时会果断出手,更加主动作为。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问题上,不禁使我们想起德国前总理、著名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埃哈德至理名言"经济学有一半是心理学",用这句话来研究和看待当今的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正紧紧围绕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推进实体经济由大变强,战略重点从总量扩张转向能力提升,核心在于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实体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预期增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