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江: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凯发注册平台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鞠传江
2018年12月18日

 

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业态,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2018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来自有关部委、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部分外国驻京使节共同就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田园风光、村落建筑和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旅游产品,由于集观光、娱乐、体验、度假和购物于一体而广受欢迎。

眼下,中国的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脱贫攻坚走向富裕的重要突破口。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8亿人次,而2012年是7.2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受益农民超过5000万人。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营业总收入超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预计到2021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世纪80年代的一日游式乡村观光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休闲旅游开始兴起,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特色度假需求的旺盛,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度假小镇项目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而未来乡村旅游将向乡村生活深度体验领域延伸。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目前,高速发展的中国乡村旅游正迎来脱胎换骨、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追求特色,发展精品成为新追求,以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旅游小镇为代表的农村旅游产品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的确,乡村旅游仅靠采摘、农家乐这种低档次、同质化的模式已经遇到发展瓶颈,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而追求特色的田园牧歌游模式、民俗风情乡村博物馆游模式、古村落传统文化体验民宿游模式、森林、海岛休闲度假游模式、农作物种植科普游模式、温泉小镇康养游模式等,倍受旅游者推崇。这些依托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历史沉淀进行开发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与农业产业、农民致富高度衔接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正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今年12月初,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推出《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旨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措施,包括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创建旅游品牌,培育构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探索推广让农民受益的脱贫攻坚发展模式等等。

文化和旅游部今年还推出“网友最喜欢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网友最喜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活动。此次在博鳌峰会期间也向全国旅游者推荐了一批不同地区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前提是山美、水清、天蓝,这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没有绿水青山的乡村旅游不可能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保护好农村的山山水水,乡村旅游,农村振兴才有发展前途。”

旅游消费的升级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乡村旅游产品正向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延伸。包括民俗村、葡萄酒庄、花卉园、农博园、农业科技园、古村落民俗、温泉度假村等产品层出不穷,乡村游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截止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88个,涌现了以大批美丽休闲乡村典型,过去4年间,我国乡村旅游游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30%以上。

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强调,目前,乡村休闲旅游面临着同质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不高等问题,要尽快建立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包括旅游度假村、民俗村、农家乐技术和管理标准,环境生态保护标准、效益评估标准等。

贵州省、北京市等部分省市已经出台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划分与评定标准,将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说:“传统文化是中国乡村文明的根,发展乡村旅游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强化农村原汁原味生活环境的保护与塑造。”

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文明、民居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传统礼仪、饮食文化等构成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保留和挖掘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乡土特色和乡村记忆,要在保护和发展中使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

专家认为,中国的乡村旅游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其发展的空间巨大,特别是旅游与现代农业、康养休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市场更加庞大。

从一日观光到度假休闲、从农业种植到大地景观、从荒废民宅到精品民宿、从简单农耕到多种产业融合、从种草赏花到出口创汇花园、从零散的农家乐到休闲度假小镇、从单纯旅游向田园综合体等系列产品的转型,正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迁。

乡村旅游是个大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