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深圳——要青山、蓝天,也要碧水 -凯发注册平台

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深圳——要青山、蓝天,也要碧水
杨应森
2016年01月13日

人们向往的自然环境,是“天蓝蓝、山青青、水粼粼”。
30多年的曲折,深圳开始再现“天蓝蓝”、“山青青”,却没有“水粼粼”。

(“天蓝蓝、山青青” 被市民们称为“深圳蓝”。  丁庆林  摄)
(“天蓝蓝、山青青” 被市民们称为“深圳蓝”。丁庆林 摄)
深圳市民一直抱怨深圳“水黑、水臭”;当地媒体把深圳的“水”称为“城市伤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问水”,何时能还深圳的“水粼粼”?
深圳的河水曾经清澈见底,捕鱼涝虾、村妇濯衣、儿童戏水,是许多老深圳人的甜美回忆。如今,深圳的河流却是黑臭熏天、垃圾飘浮、鱼虾匿迹、沿岸居民不敢开窗。
广东省环保部门的水质状况显示,省内海域、河流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就是深圳,5条严重污染的河流、深圳占了3条;深圳大大小小310条河流、其中173条流淌的是黑臭的“废水”,水质劣v类的比例高达85%。
流经深圳、东莞,汇入珠江口伶仃洋的茅洲河,是深圳最大的河流、却也是广东“臭名昭著”第一“黑臭河”。家住河畔的老深圳人告诉我,以前他们挑河水做饭,现在连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也不敢喝、喝的都是“桶装水”。
淤积污染、沙丘裸露、垃圾漂浮……深圳市政协会上,政协委员李毅把一幅幅图片亮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和大家眼前,力陈深圳湾的“污染之痛”。新年刚过,深圳地方媒体就以数十张“不堪入目”的河流图片,再揭深圳的“城市伤疤”。
水务部门的朋友说,尽管深圳河流不少,但都是小河、有些只能称为“小水沟”。天上雨水少、地上泉水少、河流径流小、自净能力弱,是深圳河流的“先天不足”,但人为的污染,又让“先天不足”的深圳河流“后天沉屙”。
30多年里,随着深圳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工业废水大量地涌进了深圳的河流。仅在茅洲河388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工业企业就超过2万家,其中不乏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茅洲河等多条河流水质劣于地表水水质最差级别的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甚至铜、氟化物等重金属超标都数倍超过v类标准。
我在茅洲河上游的石岩水库坝上看到,茅洲河自坝下流出、清澈明净,穿过光明新区星湖路两侧的工厂,就变成了“黑臭河”。

(环保人员向人大代表展示经处理的观澜河水。许业周 摄)
(环保人员向人大代表展示经处理的观澜河水。许业周 摄)
30多年里,深圳已经成为拥有1500多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随之而来的生活污水也大量地涌进了深圳的河流。在被称为“珠三角产业低端化死角”的茅洲河流域,劳动密集型的污染产业集中布局、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据统计,在每天排放的约100多万吨污水中,工业废水不过8万吨、更多的则是生活污水。
我在好几条深圳市内的“黑臭河”岸边看到,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漂浮在河面。在一些“城中村”,生活污水、甚至粪便都直排进了河流。
近10多年里,深圳舍得投入、进行大规模“治水”。“十一五”期间、深圳“治水”投入120多亿元、“十二五”的前四年投入128亿元,并且取得了一些让市民“看得见、闻得着”的“黑臭河”治理效果。
但是,深圳的“黑臭河”仍然有133条,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建成区共有36条“黑臭河”,其中24条为“重度黑臭”。
水务部门的朋友说,深圳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479.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在国内城市排名第二、污水处理能力已超过污水产生总量。但是,由于排污管网这条“短腿”、污水收集能力不足,每天仍然约有90多万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
他告诉我,仅原特区外的24座污水处理厂,就有15座“吃不饱”、实际处理量低于设计规模。目前,深圳已铺设的排污管网近4300公里,但还需要新建4600公里排污管网、才能与目前已形成的污水处理能力相匹配。

(经过治理的福田河水清晰可见,市民戏水怡然自得其乐。余海洪 摄)
(经过治理的福田河水清晰可见,市民戏水怡然自得其乐。余海洪 摄)
深圳已经开始再现“天蓝蓝”、“山青青”,深圳人还希望再现“水粼粼”。
2016年,是深圳确定为的“城市管理年”。
“城市管理年”的第一战役,就剑指“黑臭河”。深圳市水务局局长王立新说,建成区的36条“黑臭河”作为首批治理的重点项目,将在2017年消除“黑臭”。
在深圳发布的5年的“治水提质”计划中,提出了“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5年总投资616亿元,通过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水质提升等措施,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河流水质,再现深圳的“水粼粼”。
王立新说,要让碧水、蓝天、青山共同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美景。
关于作者:杨应森,中国日报驻深圳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