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五年怎么干?魏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主题 -凯发注册平台

魏建国  >>  正文
下一个五年怎么干?魏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主题
魏建国
2020年11月07日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周晶 方经纶)未来五年、未来十五年,中国将如何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释放明确信号。近日,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报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意味着中国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有规模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强国论坛: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您有哪些切身感受?

魏建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风起云涌,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国际格局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公报准确把握了当前我们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机遇。

公报把我们当前的困难讲得很清楚。比如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这些科学判断为我们下一步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强国论坛: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哪些亮点让您印象深刻?

魏建国: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点,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一格局并非短期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被动选择,而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根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与时俱进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加速,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未来,全球产业链预计将出现四个东移:制造业东移、技术东移、资本东移、人才东移。除此之外,大型的商务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时尚活动和展会活动也将东移。所以,畅通“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事关重大。

最后,不能把国内国际双循环简单地理解为进出口贸易、fdi(外商直接投资)等狭义上的循环,应包括人员、技术、产业链、货币、信息与数据等诸多方面的大循环,其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点,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有的国家把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都归到全球化里面来,把全球化当做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是对全球化的误解。如果说全球化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理应为推动新全球化作出贡献。在我看来,新的全球化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更加包容,更加平衡,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二是以数字经济、5g、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国论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魏建国:传统意义上,我们将内需与投资、出口视为平行的“三驾马车”,而此次公报明确将扩大内需确定为“战略基点”,意味着内需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我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潜力。比如物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物流发展非常迅速,物流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4%下降到了14.7%,但是与美国7.9%,韩国、日本、欧洲8%左右相比,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其次,要注意,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是在对外开放基础上推动的内循环,内循环的增强也将支撑中国推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外循环”,两者相互补充、叠加、促进,缺一不可。

再次,新发展格局下,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仅要有规模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我们要把更好的质量作为下一步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强国论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其首位。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创新放在如此高度?

魏建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当前来讲,我们不仅要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和原始创新。创新能不能做得好,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能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的关键。

强国论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上,我们有哪些优势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魏建国:首先是体制优势。回顾过去,无论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还是今年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经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我们在战疫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为全球最终战胜疫情树立了榜样、坚定了必胜信心。

二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得好。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既要发挥市场的竞争优势,也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是互助,也是互补,共同发力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是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顾已经实施的十三个五年规划,无论是哪一阶段的任务,说到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十四五”规划建议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展开,始终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作国家的大事,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一句话,这三大优势是我们在国际风云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