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凯发注册平台

陈新光  >>  正文
审时度势,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陈新光
2015年03月05日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表明,“新常态”不仅是党中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断,也是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高度概括。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演变发展的大逻辑和大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新常态”一词当前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理论界学术界当前研究的热点,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此,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定要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回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首先要考察中国经济旧常态的特征。中国经济旧常态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前的状态,其主要有5个特征:一是经济年增长率10%以上是常态;二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三是经济比较优势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和矿产等资源要素投入;四是经济发展失衡,增长主要靠外延式大规模投资建设扩张,如房地产业过度投资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出口爆发式增长的拉动;五是高投资率、高储蓄、高杠杆率和低消费率成为常态。

对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最准确和权威的概括则是201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在对我国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趋势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5个主要特征:一是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二是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三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四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五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显而易见,新常态特征是一种趋势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世界经济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产物或必然反映,可以说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已成为一个双向反馈的过程。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把“中国经济新常态”置于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研究,是因为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国外技术和市场来实现的。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曾经高达60%。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止的“旧常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2008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如果没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旧常态”的突然变轨,中国或许将继续沿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和轨道往前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改变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旧常态”,而且也在客观上革了以往中国经济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不平衡增长“旧常态”的命。我们只有从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形势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演变发展导致未来世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趋势性特征,笔者倾向同济大学石建勋教授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危机导致原有全球分工体系和增长模式破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方式,国际分工体系和增长方式将重构;二是当前及可预见的将来,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将持续呈现低速“弱增长”格局。在低速“弱增长”中转型,在转型中“弱增长”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三是世界各国为应对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将围绕国家自然禀赋的有效利用及国家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将导致资源纠纷、领土纠纷和国家保护主义越演越烈,这将成为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发展的新常态;四是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等革命和社会变革。这场系列革命的长期化和常态化,考验着每个国家决策者和人民的智慧并衡量每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五是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金融货币手段越来越多地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其经济与金融霸权的常态化手段。

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危机后可能表现为连续若干年的负增长,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大规模、大强度的刺激经济政策不断推出,可能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一种非理想化的新常态。过去,西方不少人士是唱衰中国经济,现在又有西方不少人士,认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乏力,唯有中国经济独好。现在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持续“弱增长”的大环境,加之国际分工体系和增长方式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金融化生存竞争等世界经济新常态的现实环境而做到独善其身。可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世界经济由旧常态转向新常态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意义

新常态不仅是一个经济词典中的新词,也是一个新的哲学范畴,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随着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特别是经历了一定时期或重大的变革之后,往往会出现不同以往的新事物和新特征,并且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发展是如此,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也是如此。新常态源于旧常态,但不是简单否定过去,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中国没有过去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就没有现在步入新常态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就没有现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自信、从容和定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调整期、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出台政策刺激的消化期,加之这“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如何有效缓解和化解这一特殊阶段的矛盾和风险,保持中国经济在新常态条件下的稳定运行,不仅是经济界、理论界的一个新课题,更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需要着力主动适应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

(一)争取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法国的国事访问中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2014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7.4%,这虽然比过去略有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高的。事实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经济体量基数庞大,即使7.4%增速实现的经济增量也比五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中国应该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的情况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科技创新、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教育发展和国民素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等各方面,已经具备了承担更多国际和人类义务和责任的条件。这一点,连西方发达国家的政要都已经认识到了,他们都在讲要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吗?为此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模式和道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动力,这是我们决策者和理论工作者需要认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破除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迷信

中国自清朝晚期以来,长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有鸦片战争的屈辱,更有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华民族由此产生了一种浓厚的自卑心理。虽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继承和发扬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自卑心理仍在一些国人心中挥之不去。这种心理状态不克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2008年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给那些惯于崇洋媚外的人以棒相喝,也极大增强了国民普遍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我们也应该继续保有这份自信心。说到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充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常态不仅需要“新认识”,而且更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新心态”“新观念”和“新举措”。应该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相对高位运行,这一态势不会改变。总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增速的基础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对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乐观。

(三)为“四个全面”实现作出顶层设计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此,我们必须从引领世界的高度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设计。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难得历史机遇,要把这种机遇转化为现实,就必须深刻认识实现这个机遇的各种条件和要素。许多走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引领世界,不仅必须是一个大体量的经济体,而且还要拥有先进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达的科技教育水平和先进的文化等。如何从引领世界的高度来审视和安排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我们只有从世界格局和特定阶段的具体形势出发,充分利用和把握世界发展提供的机遇,同时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提出的各种挑战,才能更好地明确未来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从这个角度说,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纵观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八次会议全面部署改革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以点带面、上下联动的改革效应,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预期目标实现。一些难度大、阻力大的改革也有望在2015年得到强力推进,从而进一步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培育了持久动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深化改革的力量将会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呈现出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经济有望在2016年以后再现7.5%左右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