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式家始祖——藤原宇合 -凯发注册平台

章林  >>  正文
藤原式家始祖——藤原宇合
章林
2024年09月04日

藤原宇合(694—737)初名马养,是藤原不比等的第三子,母亲为苏我娼子。马养在灵龟年间曾经担任遣唐副使,出使唐朝。在完成使命回国之后,他改名为宇合。由于宇合曾经担任过式部卿这一重要职位,因此他所在的家族分支被世人称为式家。

陕西师范大学郭雪妮老师对日本学术界关于藤原宇合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她将这些研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一)宇合生平考证的研究;(二)8世纪日本政治史中藤原宇合的地位与影响;(三)宇合汉诗文对中国典籍的受容研究;(四)宇合与《常陆国风土记》编纂之间的关系研究。郭雪妮老师在其发表的论文《奈良贵族的都城意识与国家观——藤原宇合汉诗出典研究》中,选取了《怀风藻》中收录的藤原宇合的汉诗作为研究对象,以奈良朝的政治和外交为背景,通过探讨宇合诗中与“都”相关的语句和词汇的汉籍来源问题,来探讨宇合及整个奈良朝知识人群体的“都”意识的产生,及其背后所折射的对唐观和自同意识。

从公元7世纪初开始,一直到9世纪末的这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历史上曾经多次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国唐朝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这段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总共派遣了19次遣唐使,其中实际成行16次,另外有3次则因为各种原因中止。如果进一步排除那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遣唐使,例如有一次是为了迎接从唐朝返回日本的“迎入唐大使”,以及有三次是为了送还那些访问过日本后返回唐朝的“送唐客使”,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正式派遣的遣唐使团实际上只有12次。

灵龟二年(716)八月,日本元正天皇决定派遣第八次遣唐使团前往唐朝。在这次使团中,藤原马养以正六位下的官位被任命为遣唐副使。从四位下多治比县守被任命为遣唐押使,从五位上阿部安麻吕被任命为大使(后辞职,由从五位下大伴山守接替)。这次遣唐使团的规模相当庞大,共有557人,他们乘坐着四艘船只浩浩荡荡前往唐朝。随行人员中包括了著名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和僧人玄昉等人。

灵龟三年(717)三月,第八次遣唐使团正式从难波出发,踏上了前往唐朝的漫长旅程。同年九月,马养的位阶得到了提升,从正六位下升为从五位下。通常情况下,遣唐大使和副使的位阶是有明显区别的,但在这次遣唐使团中,大使和副使的位阶相同,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一般认为,这一安排与宇合的父亲藤原不必等的影响有关。

灵龟三年(717)六月至七月左右,马养到达唐朝。又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当年的十月份抵达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养老二年(718)十月,遣唐使节一行返回日本九州,马养也随同他们一起归国。养老三年(719)正月,马养因为担任遣唐副使的功劳,由正五位下升为正五位上。与此同时,他正式将自己的名字从马养改为宇合。

养老三年(719)七月,日本朝廷决定设立按察使这一职位,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管理。宇合被任命为常陆国的国守,并且兼任安房、上总、下总三个地区的按察使。养老四年(720)八月,宇合的父亲不比等去世。养老五年(721),藤原四兄弟分别获得了大幅晋升,而宇合被提升为正四位上。

神龟元年(724)三月,陆奥海道的虾夷发生叛乱,杀害了大掾佐伯儿屋麻吕。四月,藤原宇合以式部卿的身份被任命为持节大将军,负责平定这场叛乱。十一月,宇合成功镇压了叛乱,并带领军队凯旋回到京师。为了表彰宇合的贡献,元正天皇派遣内舍人在近江迎接他,并举行了盛大的犒赏仪式。不仅如此,元正天皇还在次年授予了藤原宇合从三位,并赐予他勋二等的荣誉,使他得以位列公卿之列。在这场平叛战争中,副将军高桥安麻吕以及其他一千六百九十余人也根据各自的功绩,获得了相应的勋位和奖赏。

神龟三年(726),担任式部卿(就任时间不详)的宇合被任命为知造难波宫事,成为营造难波宫的负责人。作为遣唐副使的宇合,曾亲眼目睹唐朝长安城的繁华与盛况。这段深刻的体验无疑将对他在营造难波宫的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神龟六年(729)二月,当有人向朝廷告发长屋王涉嫌谋反时,宇合立即率领六卫府的士兵,包围了长屋王的府邸,有效地控制了局势。尽管宇合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藤原氏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了武智麻吕和房前两位议政官,宇合的参议晋升之路因此受到了阻碍。

天平三年(731)八月,圣武天皇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根据各官员的推荐,提拔六位新的官员担任参议的职位。在这六位新晋参议中,宇合和他的弟弟麻吕也位列其中。这使得藤原四兄弟全部成为议政官,所谓“藤原四子政权”得以确立。

天平三年(731)十一月,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地方事务,朝廷决定在畿内设立惣管,并且在诸道设置镇抚使。新田部亲王被任命为畿内的大惣管,宇合则被任命为畿内副惣管,并兼任式部卿。天平四年(732),朝廷为了进一步整顿和加强地方军备体制,决定设立一个新的职位——节度使。宇合因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被任命为西海道节度使。同时,宇合还兼任了大宰帅这一职位。

接到任命后,宇合便前往九州地区赴任。宇合抵达九州地区后,为了确保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能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进行,精心制定了一套“式”作为行动指南。根据《续日本纪》卷卅六宝龟十一年(780)七月丁丑条记载:“安不忘危,古今通典。宜仰缘海诸国,勤令警固。其因幡、伯耆、出云、石见、安艺、周防、长门等国,一依天平四年节度使从三位多治比真人县守等时式,勤以警固焉。又大宰宜依同年节度使从三位藤原朝臣宇合时式。”也就是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大约五十年,大宰府仍旧明确要求应当依照宇合所制定的“式”,来进行治安管理。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宇合所制定的“式”得到了后世的继承和广泛使用。

天平六年(734),宇合的位阶达到了正三位。天平九年(737),平城京中瘟疫猖獗,房前、麻吕和武智麻吕已先后去世。八月五日这一天,宇合以参议式部卿兼大宰帅正三位的身份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万叶集》这部古老的日本诗歌选集中,收录了一首由高桥虫麻吕创作的诗歌:“龙田山露重,晨起凝寒霜。君越数重岭,筑紫赴边疆。亲临御外侮,布兵巧设防。回声山谷应,蟾蜍任徜徉。国情悉掌握,辛勤查四方。芳草明春绿,凯旋翠鸟翔。蜿蜒龙田道,葱葱山路旁。繁樱开烂漫,踯躅展红装。纷纷临郊外,迎君回故乡。”这首诗诞生于天平四年宇合被派遣至西海道担任节度使的时期。整首诗以边疆的艰苦环境为背景,以宇合的英勇行为为主线。在高桥虫麻吕的笔下,宇合被描绘成了一位不畏艰苦、勇于奉献的将领。

《尊卑分脉》对宇合的评价很高,称他:“器宇弘雅,风范凝深。博览坟典,才兼文武矣。虽经营军国之务,特留心文藻。天平之际,独为翰墨之宗。”这段话若以现代汉语来翻译,即:宇合不仅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气质,而且他的风度深沉稳重,令人敬仰。他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学识渊博,对各种学问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同时,他还精通武艺,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他在经营军国大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智慧,但他对文学艺术也有着特别的热爱和关注。在天平时期的文化领域,宇合被视为文坛的一代宗师。

参考文献: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続日本紀》,吉川弘文館1984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李芒选译注:《万叶集选:日本古代诗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藤家礼之助著:《中日交流两千年》,章林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版。

土佐朋子:《藤原宇合の辺塞詩》,《東京医科歯科大学教養部研究紀要》第四十二号,2012年3月。

郭雪妮:《奈良贵族的都城意识与国家观——藤原宇合汉诗出典研究》,《日本问题研究》2015年第4期。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
|
")); //]]>
网站地图